陜西:筑牢監管堤壩 確保食品安全
圖一:食品檢測人員在對電商食品庫進行抽樣。
圖二:外賣配餐員將已封簽的餐食手提袋交給騎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全國率先開展食品食用期限標注工作,是陜西省市場監管局樹立監管為民理念,切實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生動縮影。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扎實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機制落地落實,創新性推進多項措施,筑牢全省食品安全監管堤壩,連續3年獲得國務院食安委食品安全工作考核A級等次。
食品安全看得清
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來到陜西省西安市高新路與光華路十字路口附近一家超市,發現超市里陜西本地生產的食品包裝上,醒目地標注著“保質期至20231117”“請于2023/09/ 06前食用”等信息。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標注,簡單明了,讓消費者不用費心去計算保質期,對于老年人來說尤其方便。
陜西省咸陽市一家大型食品企業品控部的工作人員張擁政告訴記者,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引導和鼓勵下,該公司及時制定相關辦法,對食用期限標注位置、標示形式進行了明確,先后組織銷售人員和品控人員進行了20多場培訓,“增加了食用期限標注的新包裝產品推出后,不僅在消費市場贏得了良好口碑,更是為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對于消費者來說,增加一眼能識別、清晰醒目的食用期限標注,與更換華而不實的食品包裝相比,更有實際意義。”在超市采訪時,一位消費者對記者如是說。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處長張學軍表示,陜西在全國率先開展食品食用期限標注工作,先后制定印發了《在食品包裝標簽上增加食用期限標注工作方案》《關于加快推進增加食用期限標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照“標準合規、先行先試、示范帶頭、全面推進”工作原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該項工作在陜西省食品生產企業中落地生效。
據介紹,陜西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在落實增加食品期限標注工作中,因地制宜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咸陽市采取監管人員包戶到企、責任到人的方法,做到了“一企一策”;寶雞市把食用期限標注列為日常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榆林市將標注范圍率先擴大到小作坊;商洛市針對大包裝桶裝水的特點,明確標注不開封為1個月期限,開封后1周內飲用最佳。對于異形包裝和標注難度較高的食品,陜西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邀請國內行業專家,群策群力、重點攻關,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高質量完成食品食用期限標注工作。《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陜西省食品生產企業已100%在食品包裝標簽上增加食用期限標注。該創新舉措得到國務院食安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國進行推廣。
張學軍告訴記者,食品包裝上增加食用期限標注,著重解決人民群眾“找不到、看不懂、算不準”的問題,是陜西省市場監管系統落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創新之舉,也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
讓百姓安心用餐
3月13日,記者來到西安市豐鎬路西安飯莊外賣配餐區。上午11點20分左右,外賣配餐員劉夢納正在認真包裝消費者在網絡平臺上點的葫蘆雞餐品。只見劉夢納將餐盒封閉嚴實后,放入保溫手提袋,再用店里專用的兩個餐食封簽牢牢封住手提袋開口處,然后交給正在等候的騎手。劉夢納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店里每天會接到40單左右外賣,為保障消費者用餐安全,避免食品在配送過程中可能受到的污染,讓消費者“點得放心、吃得安全”,從開始提供外賣送餐業務那天起,該店就對外賣食品采取了餐食封簽管理。在配餐區桌上,記者看到餐食封簽上醒目印著“請確認封簽完好,再簽收”的提醒字樣。據了解,西安飯莊全市13家分店都采用同樣的餐食封簽。
外賣騎手姚向東接過手提袋,一邊快速向外走,一邊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有時候,外賣食品需要放在小區、醫院、學校等場所的門口,這段時間就是外賣食品脫離保護的‘空白期’,食品封簽的重要性就顯露出來了。”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處處長艾全表示,2022年陜西印發了《關于推進餐飲外賣封簽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省范圍內推進餐食封簽落地工作,進一步推動外賣配送流程規范化、標準化。西安、寶雞、咸陽、延安、安康等市已先期開展“餐食封簽”投放啟動儀式。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地政府部門和外賣平臺共計投放9000多萬張餐食封簽,引導和鼓勵平臺入網食品經營者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探索以多種形式對外賣餐品進行密封,提升入網食品經營者落實餐食封簽的積極性。
據介紹,餐食封簽應當標識加工時間、建議食用時間、食品經營企業二維碼等內容,并在顯著位置提醒消費者收到餐食時檢查封簽完整性。餐食封簽可以使用個性化標識、廣告宣傳或公益宣傳,但形式及內容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
艾全告訴記者,陜西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網絡餐飲監管,引導和督促入網食品經營者主動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義務,積極使用餐食封簽,確保“一餐一簽”,同時,檢查指導入網食品經營者正確使用餐食封簽,通過抓典型、樹樣板,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實現餐食封簽全域覆蓋,讓廣大消費者用餐安心。
點出關心檢出放心
延安市寶塔區二道街夜市,是當地百姓喜愛的小吃飲食聚集區,每當華燈初上,洋芋檫檫、抿節兒、剁蕎面、羊蹄等上百家特色小吃攤位一字兒排開,熱鬧的場景令人流連忘返。采訪中,延安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應急協調科科長楊亮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早餐、夜市,都是市場監管部門在安排食品抽檢時重點關注的場所,圍繞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特色食品,創新抽檢方式,問計于民、服務于民,提高食品抽檢工作的靶向性,為百姓食品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二道街夜市上,看著正在抽檢取樣的市場監管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正在用餐的消費者張帥頗有感觸:“這種食品抽檢可以多搞幾次,不僅讓百姓在外用餐更安心,還能促使經營戶不斷強化食品安全意識。”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食品抽檢處處長王荔萍表示,2022年陜西堅持“開門搞抽檢”,確定了“統籌安排,統一行動,省市聯動,全省同步”的“你點我檢”工作新模式,組織開展了“聚焦陜西省地理標志產品(食品)”“走進養老機構”“走近校園周邊”“聚焦早餐和夜市”等8項主題抽檢活動,在群眾中產生了良好效果。
據介紹,為了避免出現各自為戰、交叉重疊、資源浪費等現象,2022年陜西“你點我檢”創新性推出了省局統籌謀劃、省市縣所四級共同推進的“全省一盤棋”新模式,“你點我檢”工作呈現出主題鮮明、重點突出的生動活潑局面。
王荔萍告訴記者,為強化“你點我檢”抽檢的靶向性,陜西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通過廣泛征集社情民意,確定
受關注度高、消費量大、影響面廣的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和重點節點作為開展工作的方向,不斷排查和化解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食品安全隱患,為百姓持續創造放心消費環境。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是由質量檢驗行業與質量領域的質量檢驗技術機構和專家學者、工作者,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及質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企業與企業負責人,與質量檢驗相關工作的社會各界相關人士等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具有社團法人資格。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宗旨
按照“服務會員,服務企業,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消費,服務發展”的工作原則,貫徹“精業篤行,守正創新,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實事求是,尊重人才,創新興會,服務立會”的工作風尚,落實“專業引領、學術研究,政策咨詢、決策參考,科技普及、質量引領,信任傳遞、助力發展”的工作任務,遵循“質量檢驗、客觀公正,規范市場、扶優治劣,服務企業、引導消費”的工作方向,堅持“專業化,技術化,社會化,服務化”的發展目標,引導各級質量檢驗機構發展壯大和行業自律,發揮政府和企業、行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程質量進行社會監督,督促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質量提升行動、推進品牌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質量發展潛力,不斷增強人民對質量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團體是相關政府主管部門聯系質量檢驗行業、質量領域科技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廣大企業及社會各界的橋梁和紐帶,是質量發展與質量檢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質量發展與質量檢驗行業高質量發展及質量提升推進、質量強國事業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職能簡介
充分發揮質量專業社團組織的中介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宣傳貫徹質量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組織質量和質量檢驗方面的標準研究、制定和技術開發,開展質量和質量檢驗方面的學術交流、技術培訓和相關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切實發揮“質量檢驗,客觀公正,服務企業,引導消費”的社會監督作用,抓好質量提升;精業篤行,扶優治劣,充分利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檢院(所)和重點國家級質檢中心與相關質檢機構等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單位和技術機構會員單位的專業優勢,組織開展“3.15”“質量月”等質量誠信主題(專題)宣傳活動,對“全國質量檢驗穩定合格產品”進行調查匯總和展示公告,推廣防偽溯源和質量誠信驗證等技術應用,傳遞質量信任,引導質量消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強市場引導,共筑質量誠信,推動質量社會共治共享;組織新技術、新產品鑒定和評審,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開展檢驗、鑒定、監理方面的咨詢和服務;樹立質量工作先進典型和質量誠信標桿,弘揚工匠精神,推廣質量工作優秀示范的先進經驗;承辦有關政府部門(機構)交辦和委托的相關工作;著力發揮全國質量檢驗行業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科學求實,開拓創新,全面引領質量檢驗行業自律和健康發展;履行質量專業社團中介機構的相關職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督促企業履行質量主體責任,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濃厚氛圍,合力推進質量社會共治,扎實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業務范圍
(一)持續推進“三個轉變”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國質量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為中國質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務,發揮質量檢驗對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健康發展服務; (二)圍繞質量發展與質量檢驗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質量事業的整體發展開展相應的學術研究,推進行業交流,促進行業發展,助力“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格局,為構建新時代質量檢驗能力提升與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及質量發展新局面提供技術支撐和專業保障; (三)緊緊圍繞質量提升、質量發展工作大局和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與質量檢驗行業建設,開展質量提升、質量發展與變革創新等調查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質量檢驗和質量發展學術交流、科普宣傳和技術服務平臺; (四)加強質量檢驗與質量發展相關的理論研究,提高質量檢驗和質量發展研究的針對性、協同性、規范性和有效性,促進質量工作隊伍成長和質量檢驗行業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辦或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要,開展質量檢驗和質量發展與質量工作的宣傳、咨詢、培訓和展覽展示等活動,推廣普及質量檢驗與質量知識,宣傳貫徹質量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宣傳質量檢驗與質量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推進質量社會共治; (六)推動質量檢驗和質量提升與質量發展戰略的研究及學術交流,依照有關規定組織出版本團體學術性會刊及有關學術性、科普性刊物和書籍資料,為政府、社會和企業提供有關咨詢服務與專業支持;拓寬輿論傳播途徑,建設本團體官方網站和相關業務網站; (七)推行先進的質量檢驗檢測和質量管理方法,開展檢驗檢測能力與質量管理科學技術、方法提升的相關活動,提高質量檢驗、質量管理創新能力和全民質量意識; (八)探索質量檢驗、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總結推廣質量檢驗和質量管理經驗,開展質量檢驗、質量管理和質量提升、質量發展與質量溯源、防偽驗證等方面的技術咨詢和服務與推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九)引導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持企業做好質量基礎工作,督促企業加強信用建設,推進企業重視品牌建設,促進企業注重質量發展意識并切實提高質量檢驗能力和質量控制水平,著力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十)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以及工程質量開展多種形式的比較試驗、綜合評價、體驗式調查和第三方檢驗、鑒定、評估和監理,引導理性消費選擇; (十一)對損害本團體會員品牌和質量聲譽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收集和反饋本團體會員和質量檢驗與質量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關心和維護質量檢驗與質量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本團體會員和質量檢驗與質量工作者提供廣泛的專業服務活動; (十二)開展質量檢驗和質量學風評議工作,加強質量檢驗行業和質量發展研究領域學風與學術道德建設; (十三)推動開展對本團體會員和質量政策法規與檢驗檢測領域科技研究及實踐運用工作者的考試及繼續教育培訓工作,興辦符合本團體宗旨并能夠為本團體會員和質量發展事業與檢驗檢測行業建設發展服務的事業及相關經濟實體; (十四)開展企業質量檢驗機構的評審,開展質量評估和推廣質量保險業務,利用各種方式向消費者提供質量信息,宣傳和普及質量知識和消費常識,傳遞質量信任、引導質量消費,為市場、企業和消費者服務,切實維護社會各界的合法權益; (十五)組織開展質量檢驗技術、儀器設備、檢驗設施和質量檢驗標準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咨詢、服務,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組織對其進行鑒定、評審和推廣應用; (十六)參與質量檢驗檢測和質量管理、質量發展相關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與實施工作,并積極組織開展相關領域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和實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質量標準體系; (十七)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加強本團體與境外質量檢驗和質量領域學術組織及質檢機構與相關組織建立友好往來與交流合作關系,促進質量檢驗和質量工作與國際慣例接軌,拓展本團體國際合作的視野和平臺,服務和推動中國質量、中國標準、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擔相關部門委托的質量提升、質量管理、質量發展與質量檢驗相關的有關工作。
備 注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簡稱“中國質檢協會”或“質檢協會”)籌備于1986年,并于1992年正式成立,登記管理機關為民政部,目前主要行業管理部門為2020年12月脫鉤改革之前的業務主管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簡稱“市場監管總局”)。在市場監管總局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歷任業務主管部門為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原國家技術監督局、原國家經濟委員會質量局。


聲明: 凡本網注明“中國質量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本網轉貼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正規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致電010-64209133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中國質量網
中國質量網·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官方網站
網站許可證號:京ICP證030750號 網站備案:京ICP證03075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458號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本站 顯示器分辨率設置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