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培訓退費”陷阱,守護好您的“錢袋子
近日,有市民向12315平臺反映,收到“全國12315平臺”向其發送某教育培訓機構退費公告。在此,廣西柳州市市場監管12315指揮中心提醒廣大消費者,“全國12315平臺”僅有投訴和舉報功能,無退款渠道,任何以12315名義維權退費的都是詐騙。同時,為切實提升廣大消費者的防范意識,有效遏制此類詐騙行為的蔓延,提醒消費者切勿輕信此類不明來源的退款信息,謹防上當受騙,如遇可疑情況,及時與相關部門核實,切實保護好自身財產安全。

不法分子退費套路
偽造官方信息
該類退費騙局對象往往是培訓機構、平臺的學員或家長,不法分子從原先電話、短信、郵件等形式聯系受害人,轉變為通過快遞寄送偽造政府部門紅頭文件或公告,聲稱某培訓機構辦理集中退費,誘騙受害人加群,群內成員多為不法分子的托,時不時發布“自己已收到退款”等信息迷惑受害人。
冒充客服誘導掃碼和轉賬
聲稱“名額有限”“優先辦理”,誘導消費者掃描非官方二維碼,竊取個人信息。以“退款需要先繳納手續費”“需要充值激活退款通道”“購買理財產品退費”等理由,誘導消費者向指定賬戶轉賬匯款,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風險。

典型案例警示
此類“退費”類騙局多發,各地也通過網絡發布過相關案例警示。
案例一:杭州某家長為孩子報名了一家課外輔導機構,不久后接到一個自稱是該機構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因機構轉型要為孩子辦理退費。家長按照對方要求添加了“客服”,并在鏈接中填寫了銀行卡信息。隨后,對方以“手續費”為由讓家長轉賬1000元,家長轉賬后,發現無法聯系上對方,孩子的學費也未退回。
案例二:市民施女士收到一個快遞包裹,里面有一張退學費公告,稱因國家政策規定,可以把她之前報名的網課費用退還。施女士便掃描上面的二維碼,下載了一款APP。登錄后“客服”聯系其進行退費,一開始退款200元,后來“客服”以辦理退費學員較多,為確保資金鏈不斷裂為由稱,后續退費要分筆辦理,二次退費需要購買基金完成升值才能繼續退費。施女士按照對方的指導掃碼支付700元返現1010元,得到返利后她便繼續做任務。幾次之后她被告知輸錯金額導致數據錯誤,修復數據需要60000元,施女士毫不猶豫向對方轉賬,一段時間后還是沒能提現才發現自己被騙。
溫馨預警提示
1.核實查證相關信息。當收到所謂“培訓機構退費”通知時,無論是短信、電話還是快遞文件,一定要提高警惕,務必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機構進行核實查證,不要盲目按照通知內容操作。
2.警惕陌生鏈接和文件。不點擊短信、社交軟件中的不明鏈接,不下載來源不明的APP,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文件、包裹,謹防個人信息泄露。
3.拒絕轉賬要求。凡是要求“先轉賬再退費”的均為不法分子用于引流的幌子,正規退費流程都是通過原路返還的形式將資金退回本人繳費賬號,不會要求額外支付費用。
再次提醒!警惕“教育培訓退費”陷阱,守護好您的“錢袋子!
近日,有市民向12315平臺反映,收到“全國12315平臺”向其發送某教育培訓機構退費公告。在此,廣西柳州市市場監管12315指揮中心提醒廣大消費者,“全國12315平臺”僅有投訴和舉報功能,無退款渠道,任何以12315名義維權退費的都是詐騙。同時,為切實提升廣大消費者的防范意識,有效遏制此類詐騙行為的蔓延,提醒消費者切勿輕信此類不明來源的退款信息,謹防上當受騙,如遇可疑情況,及時與相關部門核實,切實保護好自身財產安全。
不法分子退費套路
偽造官方信息
該類退費騙局對象往往是培訓機構、平臺的學員或家長,不法分子從原先電話、短信、郵件等形式聯系受害人,轉變為通過快遞寄送偽造政府部門紅頭文件或公告,聲稱某培訓機構辦理集中退費,誘騙受害人加群,群內成員多為不法分子的托,時不時發布“自己已收到退款”等信息迷惑受害人。
冒充客服誘導掃碼和轉賬
聲稱“名額有限”“優先辦理”,誘導消費者掃描非官方二維碼,竊取個人信息。以“退款需要先繳納手續費”“需要充值激活退款通道”“購買理財產品退費”等理由,誘導消費者向指定賬戶轉賬匯款,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風險。
典型案例警示
此類“退費”類騙局多發,各地也通過網絡發布過相關案例警示。
案例一:杭州某家長為孩子報名了一家課外輔導機構,不久后接到一個自稱是該機構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因機構轉型要為孩子辦理退費。家長按照對方要求添加了“客服”,并在鏈接中填寫了銀行卡信息。隨后,對方以“手續費”為由讓家長轉賬1000元,家長轉賬后,發現無法聯系上對方,孩子的學費也未退回。
案例二:市民施女士收到一個快遞包裹,里面有一張退學費公告,稱因國家政策規定,可以把她之前報名的網課費用退還。施女士便掃描上面的二維碼,下載了一款APP。登錄后“客服”聯系其進行退費,一開始退款200元,后來“客服”以辦理退費學員較多,為確保資金鏈不斷裂為由稱,后續退費要分筆辦理,二次退費需要購買基金完成升值才能繼續退費。施女士按照對方的指導掃碼支付700元返現1010元,得到返利后她便繼續做任務。幾次之后她被告知輸錯金額導致數據錯誤,修復數據需要60000元,施女士毫不猶豫向對方轉賬,一段時間后還是沒能提現才發現自己被騙。
溫馨預警提示
1.核實查證相關信息。當收到所謂“培訓機構退費”通知時,無論是短信、電話還是快遞文件,一定要提高警惕,務必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機構進行核實查證,不要盲目按照通知內容操作。
2.警惕陌生鏈接和文件。不點擊短信、社交軟件中的不明鏈接,不下載來源不明的APP,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文件、包裹,謹防個人信息泄露。
3.拒絕轉賬要求。凡是要求“先轉賬再退費”的均為不法分子用于引流的幌子,正規退費流程都是通過原路返還的形式將資金退回本人繳費賬號,不會要求額外支付費用。
再次提醒!警惕“教育培訓退費”陷阱,守護好您的“錢袋子!
- 揭“免費領養”背后貓膩(2025-04-25)
- 謹慎選用瓶裝液化石油氣調壓器(2025-04-10)
- 上海市消保委調查直播帶貨發現69%宣稱功效的食品涉嫌誤導 (2025-03-28)
- 浙江舟山發布家用電線產品消費提示注意辨別劣質電線電纜 (2025-03-24)
- 京津冀消協測評15款不粘鍋不粘性過關 標簽標識不完整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