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含有罌粟花粉 凍豬肉“變身”牛肉 江蘇發布2020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向游客銷售含有罌粟花粉的食品;凍豬肉變身“牛肉”……2月2日上午,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食品安全執法情況,并發布2020年食品安全執法“十大典型案例”。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江蘇省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71萬件,案值1.89億元,罰沒金額1.7億元,無一件食品行政敗訴案件,有力維護了江蘇省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
此次發布的2020年食品安全執法“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有毒有害食品、假冒食品、過期食品、走私食品等方面,反映了市場監管部門在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方面取得的成效。這十大典型案例是:
泰州市張某祥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罌粟花粉)案。2019年12月,泰州市海陵區市場監管局根據群眾舉報,對泰州某醫藥有限公司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罌粟花粉)進行調查。本案查扣涉案產品1050盒、原料70.6公斤,涉案貨值1200余萬元。本案為國內查辦的首起罌粟花粉案件。
鹽城市“3.25”特大銷售走私凍品案。2020年1月14日,鹽城市市場監管局在城南某食品經營戶的冷庫內查獲160箱豬胃走私凍品。經進一步調查,共搗毀江蘇、安徽、河南等地銷售窩點26處,抓獲犯罪嫌疑人51名,涉案資金達1390余萬元,共查扣涉及20多個國家30余個品種的走私凍品30余噸。
泰州市靖江系列走私凍品案。2019年10月10日,泰州靖江市市場監管局在靖江市西來鎮永濟港港口查獲一批走私速凍肉制品,共1390721公斤;2019年10月28日,在靖江夾港物資中轉有限公司碼頭查獲一批走私速凍肉制品,共235209公斤;2019年12月5日,在靖江市泰和拆船廠碼頭查獲一批走私速凍肉制品,共399511公斤。3起案件的涉案凍品來自10多個國家,貨值達5000余萬元。
鎮江市某冷飲經營部銷售假冒“伊利”冷飲案。2020年3月19日,鎮江句容市市場監管局在某冷飲經營部冷庫內發現巧樂茲經典巧脆棒雪糕3030箱,產品包裝上有“伊利”商標,產品標簽包裝裝潢與正品“伊利”冷飲高度一致。目前,苗某等10名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移交人民檢察院以“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食品罪”提起公訴。
揚州市楊某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壓片糖果)案。2020年3月26日,接到受害人舉報,揚州市市場監管部門查獲一起銷售非法保健品案。經查,2018年5月以來,犯罪嫌疑人楊某、田某合作生產銷售含有違禁成分西地那非的男性保健品,貨值超5000萬元。目前該案已移交公安機關。
南京市某公司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啤酒生產活動案。2020年5月11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該市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啤酒生產。依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該公司作出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24357元、罰款人民幣584883元的行政處罰。
南通市通州區某釀造有限公司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案。2020年3月,南通市通州區市場監管局接群眾舉報,反映當事人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經查,當事人使用已超過保質期的消泡劑生產乳腐,共生產裝瓶半成品乳腐217680瓶,貨值金額1003504.8元。未銷售,無違法所得。
徐州市豐縣董某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案。2020年8月22日,徐州市豐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豐縣董某某冷庫進行檢查,在當事人租賃的冷庫內檢查發現待售未拆箱的冷凍牛肉11箱,外包裝箱上均未標注中文標識。目前,專案組根據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線索,已查獲涉及4省多個銷售窩點,本案貨值金額達1000余萬元。
揚州市孫某生產銷售假冒牛肉案。2020年1月19日,揚州市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群眾舉報,聯合公安機關對孫某加工場所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凍豬二號塊肉1.8噸、疑似熟牛肉598.1公斤。經查,孫某用凍豬肉做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牛肉對外銷售給農貿市場部分經營者及相關超市。初步查明,當事人生產銷售假冒牛肉涉案貨值達898420元,庫存假冒牛肉貨值53829元,總貨值952249元。2020年9月16日,孫某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4年6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
南京市肖某無證生產、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防彈咖啡和草莓多種維生素泡騰片案。2020年6月22日,南京市棲霞區市場監管局接群眾舉報,稱其準備做網店,在淘寶網上購得一批標注“LADEW”商標的魔酮防彈咖啡和草莓多種維生素泡騰片套裝組合,懷疑為假冒產品。市場監管部門接報后對肖某在網上銷售的產品進行查封。目前肖某等3人已被批捕,案件進入公訴階段。
向游客銷售含有罌粟花粉的食品;凍豬肉變身“牛肉”……2月2日上午,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食品安全執法情況,并發布2020年食品安全執法“十大典型案例”。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江蘇省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71萬件,案值1.89億元,罰沒金額1.7億元,無一件食品行政敗訴案件,有力維護了江蘇省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
此次發布的2020年食品安全執法“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有毒有害食品、假冒食品、過期食品、走私食品等方面,反映了市場監管部門在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方面取得的成效。這十大典型案例是:
泰州市張某祥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罌粟花粉)案。2019年12月,泰州市海陵區市場監管局根據群眾舉報,對泰州某醫藥有限公司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罌粟花粉)進行調查。本案查扣涉案產品1050盒、原料70.6公斤,涉案貨值1200余萬元。本案為國內查辦的首起罌粟花粉案件。
鹽城市“3.25”特大銷售走私凍品案。2020年1月14日,鹽城市市場監管局在城南某食品經營戶的冷庫內查獲160箱豬胃走私凍品。經進一步調查,共搗毀江蘇、安徽、河南等地銷售窩點26處,抓獲犯罪嫌疑人51名,涉案資金達1390余萬元,共查扣涉及20多個國家30余個品種的走私凍品30余噸。
泰州市靖江系列走私凍品案。2019年10月10日,泰州靖江市市場監管局在靖江市西來鎮永濟港港口查獲一批走私速凍肉制品,共1390721公斤;2019年10月28日,在靖江夾港物資中轉有限公司碼頭查獲一批走私速凍肉制品,共235209公斤;2019年12月5日,在靖江市泰和拆船廠碼頭查獲一批走私速凍肉制品,共399511公斤。3起案件的涉案凍品來自10多個國家,貨值達5000余萬元。
鎮江市某冷飲經營部銷售假冒“伊利”冷飲案。2020年3月19日,鎮江句容市市場監管局在某冷飲經營部冷庫內發現巧樂茲經典巧脆棒雪糕3030箱,產品包裝上有“伊利”商標,產品標簽包裝裝潢與正品“伊利”冷飲高度一致。目前,苗某等10名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移交人民檢察院以“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食品罪”提起公訴。
揚州市楊某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壓片糖果)案。2020年3月26日,接到受害人舉報,揚州市市場監管部門查獲一起銷售非法保健品案。經查,2018年5月以來,犯罪嫌疑人楊某、田某合作生產銷售含有違禁成分西地那非的男性保健品,貨值超5000萬元。目前該案已移交公安機關。
南京市某公司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啤酒生產活動案。2020年5月11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該市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啤酒生產。依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該公司作出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24357元、罰款人民幣584883元的行政處罰。
南通市通州區某釀造有限公司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案。2020年3月,南通市通州區市場監管局接群眾舉報,反映當事人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經查,當事人使用已超過保質期的消泡劑生產乳腐,共生產裝瓶半成品乳腐217680瓶,貨值金額1003504.8元。未銷售,無違法所得。
徐州市豐縣董某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案。2020年8月22日,徐州市豐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豐縣董某某冷庫進行檢查,在當事人租賃的冷庫內檢查發現待售未拆箱的冷凍牛肉11箱,外包裝箱上均未標注中文標識。目前,專案組根據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線索,已查獲涉及4省多個銷售窩點,本案貨值金額達1000余萬元。
揚州市孫某生產銷售假冒牛肉案。2020年1月19日,揚州市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群眾舉報,聯合公安機關對孫某加工場所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凍豬二號塊肉1.8噸、疑似熟牛肉598.1公斤。經查,孫某用凍豬肉做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牛肉對外銷售給農貿市場部分經營者及相關超市。初步查明,當事人生產銷售假冒牛肉涉案貨值達898420元,庫存假冒牛肉貨值53829元,總貨值952249元。2020年9月16日,孫某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4年6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
南京市肖某無證生產、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防彈咖啡和草莓多種維生素泡騰片案。2020年6月22日,南京市棲霞區市場監管局接群眾舉報,稱其準備做網店,在淘寶網上購得一批標注“LADEW”商標的魔酮防彈咖啡和草莓多種維生素泡騰片套裝組合,懷疑為假冒產品。市場監管部門接報后對肖某在網上銷售的產品進行查封。目前肖某等3人已被批捕,案件進入公訴階段。
- 北京市消協提醒老年消費者謹防“領雞蛋”等消費陷阱 (2025-04-28)
- 治理“擦邊帶貨”須自律他律雙向奔赴(2025-04-28)
- 中央網信辦專項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2025-04-22)
- 別讓AI洗頭淪為智商稅噱頭(2025-04-18)
- 明碼標價不到位 收費標準不一致電動自行車充電計費疑點頻現 (2025-04-18)